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研究生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现建设有“地下新能源与碳储工程”自设交叉二级学科,具有该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基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内涵,教育部明确提出在高校系统布局建设一批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调整优化碳中和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实现碳中和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新突破。吉林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布局和推动新能源学科建设,JDB电子官网于2018年开始筹备学科建设工作:①2018年7月,成立新能源与环境研究院,筹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②2019年9月,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地下新能源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③2022年9月,“地下新能源与碳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式获批,于2023年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
“地下新能源与碳储工程”交叉二级学科,定位于工科培养体系,具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属性;发扬地质流体多相渗流多场耦合、深部能源储层反演、地下多组分反应溶质运移和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等研究基础和研究特色。主要任务是创新研发与集成国内外先进的地下能源勘查开发工程技术体系,致力于解决我国地下新能源勘查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环境、气候影响问题,完成新能源勘查评价和开发的技术攻关,形成深部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联合反演技术体系,自主研发地下能源勘查开发先进仪器装备,突破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钻完井工程技术瓶颈,开展人工热储层改造与微震监测,多场耦合数值模拟与三维仿真研究,实现深部地质结构精细探测、综合监测、动态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能量获取与转化利用的新跨越,形成地下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技术方法体系。
经过十余年在地下新能源开发与碳储等领域的研究,“地下新能源与碳储工程”二级学科研究团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我国首个干热岩领域“863计划”重大项目“干热岩地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干热岩能量获取及利用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深部超临界地热流体运聚过程水岩化学作用机理与多相流动规律研究”等;承担地方级及企业服务项目百余项。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85余篇,其中SCI论文136篇;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许天福教授发表论文被他人引用7000多次,入选2014-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地下新能源与碳储工程”二级学科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5人、博士后创新计划入选者1人、吉林大学鼎新学者1人。
“地下新能源与碳储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服务于“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关键技术,支撑零碳能源地热能和低碳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等开发利用、固碳技术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化利用、以及地下新能源开发的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攻关研究,形成碳中和战略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能源碳中和提供充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